白腰杓鹬

Numenius arquata   Linnaeus, 1758
   

  43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体大(55厘米)的杓鹬。嘴甚长而下弯;腰白,渐变成尾部色及褐色横纹。与大杓鹬区别在腰及尾较白,与中杓鹬区别在体型较大,头部无图纹,嘴相应较长。
虹膜-褐色;嘴-褐色;脚-青灰。

生境信息

分布范围:繁殖于古北界北部;冬季南迁远及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。
分布状况:繁殖于中国东北。迁徙时途经中国多数地区。数量不多,但冬季比大杓鹬常见。为长江下游、华南与东南沿海、海南岛、台湾及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定期候鸟。
习性:喜潮间带河口、河岸及沿海滩涂,常在近海处。多见单独活动,有时结小群或与其他种类混群。

鸣声描述
国内分布

甘肃,湖南,陕西,广西,澳门,安徽,浙江,吉林,广东,江苏,山东,北京,青海,新疆,江西,湖北,上海,河北,内蒙古,福建,河南,海南,黑龙江,台湾,山西,西藏,重庆,天津,四川,辽宁,云南,宁夏,香港